致雷州三县乡贤的一封公开信

各位乡贤:

  你们好!雷州文化乃岭南四大文化之一,她与广府文化、客家文化、潮汕文化并驾齐驱。雷州文化是百越族和现在雷州半岛人的祖先留下丰厚的文化遗存,得以立足和利用;得益于寇准、李纲、苏东坡、丁谓、汤显祖等被贬官员带来的中原文化,以交融而丰富;得益于陈文玉、陈殡、陈昌齐、陈乔森等仁人志士以及现代文人的传播,以传承和发展;得益于元代学宫、濬元书院、雷阳书院等文化阵地提供的载体,以优化和弘扬。但是,作为一种文化形态,它会不断地新生,也会不断地衰弱甚至死亡。所以,文化必须与时俱进,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,领会时代精神本质,不断发展创新,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。文化传承和发展,既要有形而上的思想、理念,又要有形而下的器皿,即建筑物。要有像书院这种载体,组织文人从文献整理、史料辨析、田间调查、民俗考察、方言研究等基础工作入手,不断挖掘、整理、研究、弘扬,才能去伪存真,抑劣扬优,正本清源,继绝兴微。因此,雷州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建立擎雷书院乃明智之举,乃昭彰执政之风徽,拓展惠民之佳绩。

  擎雷书院座落于雷阳湖畔,占地约60亩。书院工程乃政府工程,总投资约5000万元,去年已投入2900万元,基本完成第一期主体工程建设。同时,书院本身向市外有关财政、企业及个人筹措物资约1500万元。用于筑堤、修路、建桥、门楼和亭台,并打造出12个文化景点。时任广东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、时任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王中丙,拨出专款支持书院建设。于幼军、蔡东士、陈坚、王兆林、邓维龙、周明理、周文彰等领导分别为书院题匾额和撰书对联。王兆林副主席还第一个为书院捐款。遂溪的苏清、徐闻的林果,雷州的周四、陈弘祖等乡贤为书院捐赠名树奇石和亭子。现在,书院已初俱规模,其“明伦堂”已是全省第一座有规模的“红木堂”。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,已是雷州文化旅游首选地。但是,书院必须按照传统书院的理念和功能来建设,就是要建成伟大文化复兴在建筑方面的“雷州版”,才有影响力和生命力。这就要从社会筹措资金用固体文化、立体文化进行全覆盖,并继续打造文化景点。诸如文化长廊、棂星门、文昌阁、正名亭以及雕刻匾额、对联、名画、人物塑像等等,需要三千多万元投入。目前,正在筹建“文昌阁”以昌明雷州文运,需要投资600多万元,祈盼乡贤们解囊相助。

  各位乡贤,你们创业艰难,第一桶金都是打拼出来的,一分一毫都凝集着你们辛勤的汗水和过人的智慧。你们为半岛人创业兴家树立了榜样。然而,一个人富了以后,不管以什么方式,最后都是回报社会。这是人生规律。纵观历朝历代,古往今来,行善不离铺路架桥,育化不离办学兴教。一个人不论官多大,不论多富有,不论身在何方,不论有意无意,最后的归宿都是文化。这也是一条人生规律。擎雷书院是雷州三县的文化标志之一,她会影响雷州人的千秋万代。她需要支持也值得支持。当你们告老还乡的时候,带着您的子、孙、曾、玄,徜徉擎雷书院的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水轩、花榭,当见到功德坊上有您的名字,或者在乡贤馆里有您的石雕头像,或者某一建筑物上冠您的大名,您及您的子孙后代,会为您今天的义举感到莫大的慰藉!多么骄傲和自豪啊!

  各位乡贤,书院工程是民心工程,政德工程。不是雷州籍的有识之士,出于文化情结,都愿意解囊相助。作为生于斯、长于斯,得益于雷州文化的滋哺和熏陶的各位乡贤,定能伸出热情之手。小小无区,善根善果;多多益善,好人好报!

此致

祝你们大发财,发大财!

邓碧泉 黄世锐

二0二二年七月十八日